园林工程
leyu园林概论_
leyu·乐鱼中国古典园林有300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根据历史年代和园林产生发展 的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
1. 生长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约在殷、周、秦、汉代。此时期 园林主要以建筑为主,代表作品是:上林苑leyu、建章宫等。
私家园林——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是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交 友、会客、宴乐、读书的场所。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 园林化环境。
“广义的园林,系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 用园林绿地及广场、街道、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 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狭义的园林,则仅指公共园林而言。园林一 方面是现实生活的环境,所以要满足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 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满足劳动人 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并具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 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 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单纯作为生产用的果园、苗圃、 林地,或单纯作为防护用的林带,就不能称为园林。”
2.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诸家争鸣、思想活跃, 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代表作品: 铜雀园、芳林苑。
3. 全盛期: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leyu。作为一个园林体 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代表作品:兴庆宫、华清宫、西苑等。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别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以及园林的隶属关系来 进行分类:
①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 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园林的发展历程 人类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园
• 萌芽时期:人类进行了简单农作物的种植,房前屋后出现果园蔬囿,在客 观上形成了园林的雏形leyu,开始了园林的萌芽时期。
②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 园林三大类型;
• 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一般均有一定的界限,利用改造天然地形地貌, 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和禽鸟畜养,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游憩环境。它们有3个 共同特点:一是直接为少数统治者所有;二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三是追求视觉 效果和精神享受为主。
• 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比上一时期的园林在内容和性质上均有发展变化, 具体表现为:一是确立了现代园林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实践,兴 建园林不仅为了获取景观方面的价值和精神方面的陶冶,同时兼顾环境效益 及社会效益;二是园林规划与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转向开放的外向型。
“园林一词始见于西晋。在历史上,因时间leyu、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曾用 过不同的名称,如囿、猎苑、苑、宫苑、园、园池、庭园、宅园、别业等。 现代园林包括庭院、宅园、小游园、公园、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各 种城市绿地。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其外延扩大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 区的游览区以及文化遗址保护绿地、旅游度假休闲、休养胜地等范围。从 物质形态来看,山(地形)、水、植物(生物)和建筑是园林组成的四大 要素。园林不是对相关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对它们进行有机整合之 后创造出的艺术整体。”
“在一定地域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 叠石、理水)leyu、种植树木花果、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优 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 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 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及休养胜地。”
1.1 园林的概念 1.2 园林的发展历程 1.3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述 1.4 中国近现代园林 1.5 外国造园发展概述 1.6 西方现代园林简介
1.7 中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1.8 园林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1.9 园林设计师的职责与情怀
4. 成熟前期:两宋到清初时期时期,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 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代表作品:拙政园、寿山艮岳等等。
• 多元化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和变化:一是私有园 林已不占主导地位,区域性的公共园林和绿化保护带建设成为每个国家和城 市的重点,并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二是园林艺术已成为环境艺术的 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协作,公众参与也是 一个重要方面;三是注重科学的、量化的、有针对性和预测性的系统化的园 林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方法学、技术学、及直观体系。